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讀書筆記('10.3)

  
  More about 紐約三部曲 More about 女祭司
 
  More about 巴別塔之犬 More about 雅舍談吃 More about 深河

 
  
 
 
  More about 紐約三部曲 《紐約三部曲》 保羅.奧斯特
 
  三月最後一個禮拜實在太忙,所以沒時間把這本《紐約三部曲》的感想補上,現在放假了就順便寫一寫好了,反正我只是寫爽的。
 
  《紐約三部曲》,我只能說,這是一場災難,僅次於「意識流」的那種,三篇短篇中,第一篇跟第二篇的相似程度到了會讓人極度焦慮到憤怒的地步,我差那麼一點就要打破原則棄看了,題材本身就夠沉悶煩燥,劇情又像是陷入泥濘般停滯著,又喜歡扯東扯西,雖然我還是搞不太懂意識流怎麼定義,但我看這相差不遠。
 
  第一篇短篇的新鮮感一下就用完,第二篇簡直就是糟糕透頂,第三篇稍微改善一點,但就那麼一點而已,這本完全不行,真煩,我到底該不該看同作者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呢?
  
 
 
 
  More about 女祭司 《女祭司》 瑪格麗特.愛特伍
 
  這下我確定是找到地雷所在了,所謂的意識流可真是讓我吃盡苦頭,以後得多注意點。
 
 
 
   
  More about 巴別塔之犬 《巴別塔之犬》 卡洛琳.帕克斯特
 
  非常新鮮很吸引人的題材,連書名都富含深意,但是中間有一長段非常平淡的部分,劇情就跟主角的研究一樣駐足不前,看完這本書之後蠻讓我失望的,情感面還算動人,最後描寫妻子心態的部分很真實,但其他部分稍嫌疲軟薄弱,就這樣糟蹋了好設定,實在很遺憾。
 
  通常幾本好書之後會來幾本比較不合胃口的書,嗯…公平。
 
 
 
 
  More about 雅舍談吃 《雅舍談吃》 梁實秋
 
  這本書一開始讓我敬而遠之,一切都歸功於我們偉大的教育制度,只要看到國文課本出現過的名字就只想逃之夭夭了,幸好最後還是跳脫偏見,可以好好看看梁實秋的這本《雅舍談吃》,雖說有許多菜餚並非平時所見,不過描寫時幽默風趣的筆法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或許長期看翻譯文學使我已經習慣西方淺顯直白的描述方式,對於《雅舍談吃》如此妙用中文字的手法簡直如獲至寶,沒想到就連美食也能寫的如此巧妙有趣,還真是讓人完全改觀了,在此選錄我認為很有意思的片段:
 
  咬上去,軟。
 
  常見有些他處的餐館做清炸魚,魚的身分是無可奈何的,只要是活魚就可以入選了。

  至於淡菜,一名殼菜,也是浙閩名產,曬乾了之後可用以煨紅燒肉,其形狀很醜,像是曬乾的蟬,又有人想入非非說是像另外一種東西。總之這些貝類都不是北人所易接受的。

  吃起來有廣州館子「炒響螺」的味道,美。  

  據說日本在一九七六年引進了鮑魚貝,而且還生吃。在台灣好像尚未被老饕注意,也許是因為我們的美味種類已經太多了。

  徐志摩告訴我,每值秋後必去訪桂,吃一碗煮栗子,認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他去了,桂花被雨摧殘淨盡,他感而寫了一首詩<這年頭活著不易>。

  
 
 
 
  More about 深河 《深河》 遠藤周作
 
  《深河》是一部印度味十足的小說,一群日本觀光客由於自身不同的理由前往印度,在旅遊的過程中進一步的得到答案,各個角色的支線故事都強烈而深刻,探討的議題顯而易見卻也複雜,從印度種性制度的階級社會,到恆河骯髒與聖潔並存、不論人類動物皆平等接納的母親博愛姿態,印度的真實面貌也是如此嗎?
  
  這本書讓我很難整合出感想,它的篇幅不多、故事淺白,卻點出太多太多,深度與篇幅成反比啊,所謂經典鉅作顯然是名副其實,看完《深河》之後的確很想去印度,抱著虔誠且不同於普通觀光客的心態,想要看看那個奶茶色的、接納一切的神聖恆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