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艾西莫夫《基地》系列

  
More about 基地前奏 More about 基地締造者
 
More about 基地 More about 基地與帝國 More about 第二基地

More about 基地邊緣 More about 基地與地球

 
  
 
 
  【基地前傳】
 
  More about 基地前奏 《基地前奏》 (2009.4)
  
  年代最早,也是故事開始的《基地前奏》,從哈里.謝頓逐漸嶄露頭角的逃亡旅程開始,《基地前奏》就像是在紀錄所有相遇和起源,並為之後的故事鋪路一樣,提供了大量的故事背景、心理史學的模糊樣貌,並隨著哈里.謝頓四處逃亡的過程,逐漸構成一個龐大的基礎。
 
  系列作之中,這本的前半部讓人能深刻感覺到一個龐大故事的開始,從許多非常微小巧妙的細節及偶然之中,暗示其未來將會引發的種種效應,《基地前奏》中的哈里.謝頓感覺還蠻可愛的,沒什麼危機意識整個呆呆憨憨,像個玩具一樣被大家爭來爭去保護來保護去的。
 
  最後機器人謎底揭露的時候,卻又讓我忽然感受到那種在看艾西莫夫非系列小說的感覺,鋪梗鋪了整集就是在等最後那幾頁的震撼與驚奇,並且在回憶先前的故事情節時為那些巧妙結合的線索時又得到一番樂趣,這真是讓人佩服至極的絕妙安排,我非常喜歡這種呈現方式,大概跟推理小說有點像噢。
 
 
 
 
  More about 基地締造者 《基地締造者》 (2009.4)
 
  《基地締造者》則由短篇呈現,寫出謝頓在逃亡期後到死前的幾個重大事件,隨著年歲的增長,謝頓和心理史學的改變也做了縱觀呈現,前半部感覺活力十足,謝頓也開始拋開一開始的憨樣,慢慢開始有了、正如書中不停強調的、一個偉大的傳奇人物的姿態與經歷。

  後半部謝頓所陷入的殘破處境跟他簡直呼風喚雨的預測程度成反比,在失去一切的悽涼晚年卻也正籌措著未來千年的龐大計畫,早已領略心理史學、而使得對所發展的一切都掌握在手中的自信的與脆弱老邁的外表完全反差,看了心情還蠻複雜的。
 
  由於是以短篇來呈現不同的重大事件,整本書感覺更像是在紀錄謝頓一生而非在講述完整故事,劇情的時間差是以十年十年的方式在跳,但由於重心仍放在幾個主要角色上,不至於會顯得太過凌亂,最後也稍微提到了之後的基地計畫,也將故事與之後的三部曲相互連接。
 
 
 
 
  【基地三部曲】
 
  More about 基地 《基地》 (2009.4)
 
  《基地》的呈現方式就是時間差更大的短篇了,各個短篇的故事都是一次驚險的化險為夷,藉由精準預測及完美計畫而神化的謝頓更是彷如影子般貫穿整個故事,一切的安排所有情勢轉換的危機都是他在幾十年前早就預見的,連時間點都能準確預測這點使得在前傳最後才稍微有點作用的心理史學變得相當強大。
 
  但本書大量的人物及不停變化的時空背景有點苦手,必須消耗許多精力來消化,使人沒辦法完全聚焦在故事劇情中,雖然營造了創造歷史的穿越時間感,但也讓人難以抓到立足點。
 
  我在面對作品時通常都是靠角色來定位才能進入故事中,失去了熟稔的角色簡直就像是在走馬看花,更別提這種人物背景定期大換血的串聯方式,我最後完全是在眼花撩亂的狀況下把這本看完的。
 
 
 
 
  More about 基地與帝國 《基地與帝國》 (2009.5.19)
 
  出乎意料,雖然這本我是斷斷續續看的,但我卻蠻喜歡的,首先沒有太多年代差別太久遠、對我來說最難熬的短篇銜接期,接著是心理史學無法預測的「」的初登場,打破了先前命定般的謝頓計劃,為基地那知道會克服危機的消極態度注入一劑強心針,也讓故事重新進入刺激的未知領域。
 
  騾本身的存在或許就已經是驚喜了,《基地與帝國》的結尾並不像其他艾西莫夫的推理給人那麼大的恍然大悟,而且在騾剛出場時其實已經模糊地明示了,我有接收到這個提示,但畢竟不是愛猜劇情的類型,中途跟著劇情跑就沒想這麼多,最後反而有種「果然如此」的了然感,這倒也是很新奇的感受噢。
 
 
 
 
  More about 第二基地 《第二基地》 (2009.6.9)
 
  《第二基地》中仍有些艱澀難懂的部分,但整體來說劇情仍維持了水準,而在《第二基地》中心靈力量的篇幅相當多,說實在的個人不是很享受看這個,首先你必須懷疑每一個人,而且就算立場相同,心靈仍可能是被矇騙的,這感覺有點不像在看科幻小說了。
 
  已經很習慣艾西莫夫的驚喜連發寫法了,當然這次《第二基地》的結尾仍非常精采,一個接著一個,合理又被另一個合理推翻,很有意思,我看小說時會讓自己不過分起疑,單純地就讓作者帶領,不過就算如此,看了越多,就越不容易有當初如此震懾的驚奇感了…
 
 
 
 
  【基地後傳】
 
  More about 基地邊緣 《基地邊緣》 (2009.7.20)
 
  按了三顆星,還是走到了疲乏階段,不過也只剩一本,雖然我還是很喜歡這些科幻題材,但也已經對艾西莫夫的寫法膩了,前面的鋪陳變得冗長、沒有新奇感能夠對付複雜性,似曾相似的熟悉設定都只讓我覺得累,雖然最後的爆點一樣精采,但我已經沒驚喜感了。
 
  蓋婭的概念跟阿凡達裡的潘朵拉星球有非常大的重疊之處,當然的確有明顯的差異點(也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不同),但就生命群體循環這個本質設定可說是完全相同的,一開始發現的時候還真是嚇了一跳,不過艾西莫夫的書根本就是科幻迷必讀之作,所以這大概不是巧合。
 
  我後期在看基地系列的時候就開始有不確定感,群體人類的心理究竟是甚麼樣子,跟我這個個體的差異又是如何?重點是,我沒有辦法肯定什麼是對人類好的,人類的侵略擴張主義,還有那些引起戰爭的自我毀滅傾向,我被我的思想核心影響太深了,它只會引導我進死胡同。
 
  尤其是前幾本對於建立新帝國的前景描述的相當少,這本稍稍減輕了我的疑惑,不過小說仍舊是小說,仍舊把結局導向理想,這也正是我對這本評價扣分的原因,最理想的選項我也看得出來,但卻對我的問題沒什麼幫助,我們還是被困在現實,人類,持續奮戰中。
 
 
 
 
  More about 基地與地球 《基地與地球》 (2009.9.6)
 
  今年的目標之一--艾西莫夫的小說系列全數閱讀完畢,雖然是有點遺憾的三顆星結束,但在最後能再次看到丹尼爾還是讓人感動,其實閱讀前就預感他會是最終謎底了(畢竟處處有暗示),不算太意外。
 
  但整本書尋找地球的過程實在是,基地後傳的幾個主要人物我都無好感,主角這本更是爛到只想吐槽,閱讀時雖不痛苦,但實在提不起激情了,一直都這樣,習慣,接著就膩了,艾西莫夫也逃不掉。
 
  不過這本作為收尾的確正確,年代最晚並把過去機器人系列的出場星球一一巡禮,丹尼爾的部分頗完整也給了大家交代,我不太喜歡這本,但看在丹尼爾出場的份上也已經心滿意足了。
 
 
 
 
  既然這是我近期內最後一本艾西莫夫,就順便來總結一下他本身好了,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表面上看起來講的是機器人啊、太空旅行銀河帝國等等題材,但簡單來說就是--「科幻皮,人性骨」
 
  骨子裡這些作品都建立在人性,人類是最基本基礎,從人類的侵略本性和為整體人類著想的第零法則等骨架皆能看出他多麼熱愛人類。
 
  由於個人憤世嫉俗使然,常在閱讀時希望乾脆別解決危機讓人類通通死光算了,但艾西莫夫筆下的角色都那麼拼了命的想拯救人類,甚至非人類的機器人也都費盡心思這麼作,很難不站在他們那一邊。
 
  雖然天文和機械數學部分到最後讓人實在看得很不耐煩,但艾西莫夫小說的精隨是人性,他掌握人性的程度就跟他科幻領域的理解一樣高深巧妙,而且最重要的是:有趣,艾西莫夫的作品,值得一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